打開界限 宣教新頁

去年我曾拜訪一位八十七歲的長者,他很興奮的分享,他利用社群媒體來跟進一位他去年帶領信主,住在封閉地區的年輕人。過去七年,我長期住在跨文化地區做福音工作,也使用科技遠距離服事,這兩種模式都有獨特的價值與貢獻,都使我更深體會到神對失喪者的憐憫和心意是不能被限制的。

去年六月在國際會議,我遇見一位穆斯林地區的新興領袖。在對話中,他知道我遠距離帶領一個封閉地區的事工時,很興奮的詢問如何在限制多的環境中事工等問題。他所在的地區有幾個國家採取嚴格的宗教控管,外國人不易拿到長期簽證,因此無法在當地事工。然而,當他聽到這種新的宣教方式,便相信是出於神,不再把簽證的問題視為阻攔。

十月底他們的地區派一小群人以旅遊簽證進入某國,當知道這國家全國只有四位基督徒他們很震撼也有些擔心,在十天裡他們到大學裡去尋找可能有興趣的學生,奇妙的是他們居然帶領兩位穆斯林學生歸主──50 %基督徒人數的成長!而且還挑戰四位從其他國家來唸書的基督徒留學生,他們願意得著自己所在的校園,建立屬靈運動。而這群「觀光客」回到自己的國家後,透過現代科技,持續跟進與裝備在那個國家剛得著的「校園宣教士」,幫助他們開展福音事工。

距離和身份不再是難題

這似乎與過去所聽的宣教開拓史很不同,但不僅這個剛出爐的見證,近年來常聽到全球各地許多宣教及復興的見證都是如此,我們早已進入宣教多元化的世代。早期宣教士如戴德生宣教方式仍然感動著我,住在他們中間,進入他們的文化,學習去愛與接納,從而幫助他們認識福音,並經歷福音。過去多年我也參與這種形式的宣教,這對我的屬靈生命與神的國度拓展是極寶貴的經驗。但工人的不足是幾百年來宣教不斷面對的難題,如今藉著科技之便,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宣教新的時代,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跨文化宣教的可能性:

一、你不一定要遠渡重洋告別家人,可以使用現代科技來持續影響其他國家或民族,帶領他們渴慕神、認識神,用真理建造他們屬靈生命的成長,並幫助他們可以去得著他們自己的民族與群體。

二、宣教士的身份也並不只局限於長期的全職服事者,上述例子是由四位留學生接下宣教的棒子,他們被神的愛激勵,回應為神得著這地的呼召。

去年我曾拜訪一位八十七歲的長者,他很興奮的分享,他利用社群媒體來跟進一位他去年帶領信主,住在封閉地區的年輕人。過去七年,我長期住在跨文化地區做福音工作,也使用科技遠距離服事,這兩種模式都有獨特的價值與貢獻,都使我更深體會到神對失喪者的憐憫和心意是不能被限制的。

只要神的愛激勵你,並認識祂是打發工人出去,走向失喪者中間的呼召者,我們都可以回應祂的心意加入宣教,不論何種宣教,你都可以找到你能回應的地方。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靈命成長/基督徒生活

渴望旅行,渴望上帝

神渴望賜給我們豐盛且滿足的生命。但當我們只是在尋找「祝福」而不是「賜福的那一位」時,我們的靈魂就無法經歷到我們被創造出來真正該擁有的滿足。

我們受造是為了與神建立關係。

我們之所以渴望「旅程」,是因為神在我們內心深處放下了一個尋找祂的渴望。與其說我們是在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,不如說我們都在走一段屬靈的旅程——這段旅程最終目的是認識神,並被神認識。

繼續閱讀 »
短宣專區

山城的呼聲

每位隊員都用盡全力發揮最大功效;雖然我們⼈數不多,但在兒童營的每個活動和環節,總是會有人自動補上空缺。大家各司其職,發揮自己不同的恩賜,上帝的安排總是如此剛好。

繼續閱讀 »
短宣專區

搭起友誼的橋樑

此時,我想到⼀段經⽂:若有⼈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天天背起他的⼗字架來跟從我(馬太福音16:24),正是因為⼈煙稀少,讓我更有動力和勇氣,把握機會去接觸外籍生。

繼續閱讀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