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家客廳,10歲的老大和8歲的老二正朗讀聖經給還不識字的弟弟們聽,而我們夫妻倆看著孩子們渴望聆聽神話語的畫面,心中有無比的滿足。
在基督徒中,將信仰傳承給兒女的議題日益受重視。而越來越多人發現,孩子從幼兒期即參加兒童主日學,但到了識字的年齡卻不願意讀聖經,到青春期甚至表達不想去教會。如何使兒女由心而發愛上帝,渴望讀聖經,喜歡教會?關鍵不在「找到叫兒女讀聖經的方法」,而在「父母與兒女有美好的關係」,以及「父母協助兒女與上帝建立有擁有感、好品質的關係」。當孩子與上帝、與父母有密切愉快的關係時,效法父母讀聖經將成為他們自己的意願。
在建立兒女信仰的過程中,父母與兒女有好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。箴言6章20、23節說:「我兒,要謹守你父親的誡命;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。……因為誡命是燈,法則是光,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。」神使用父母作未成年兒女認識神和聖經真理的主要引領者。兒女的信仰不能外包給主日學老師、輔導、牧者或其他親友,他們是輔助,而父母是神託付孩子的主要對象。因此,要努力讓親子間有順暢的關係,父母要按每個孩子的特質為他們建構信仰成長的環境,但要讓兒女做自己,父母切勿因為自己缺乏安全感,害怕兒女不讀經就代表自己是失敗的基督徒而逼兒女讀經。親子關係親密輕鬆,兒女就更愛效法父母。
要讓孩子享受學父母讀聖經,可以從嬰幼兒時期,父母就開始「每天與孩子共讀」。讀聖經,或是兒童聖經繪本,或者父母挑選符合聖經價值觀的繪本來讀給孩子聽。神透過「話語」、「文字」向我們揭示祂自己,因此父母培養兒女「聆聽」和「親子一起閱讀」是重要的歷程。當父母以慈愛的語調來讀聖經或符合聖經價值觀的書籍給兒女聽,兒女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,進而在情感中漸漸體會上帝的愛,也效法父母愛神的心。例如在我家,每個孩子從一歲起有媽媽的睡前朗讀時間,孩子上小學後有爸媽帶領靈修、經文討論和背誦要理問答的時間,乃至現在大的孩子朗讀聖經給未識字的弟弟們和爸媽聽。朗讀、聆聽、思考、討論神的話是我們親子間很熟悉、有默契的與主相處的美麗時光。
若已錯過嬰幼兒期,在國小或青春期才開始協助兒女讀聖經,不要認為孩子已識字能自己讀,父母依然要從安排和孩子共讀聖經開始做起,但要以「促成彼此都感受到這是一段親子與神三方共處的美好時光」為目標,並且讓進行的方式更以討論個人觀點和表達感受、體會為主。
孩子學習的歷程是從具體到抽象,關於神的愛、救恩、公義……等抽象概念,他們必須透過與父母和心目中的重要人物的實際互動經驗方能形成。《贖回過往》書中提到:「我們必須營造一個環境,使孩子經驗到父母及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,與神的真實屬性是一致的。」父母要過著把自己言行趨向吻合聖經真理的生活方式,避免孩子因被父母錯誤的對待,而產生了他對神扭曲的看法。我們聽過不少悲傷的故事,是父母表面上有敬虔的屬靈紀律和服事,但在家庭中的為人與價值觀卻與聖經牴觸,或要求孩子在教會和外人前表現得讓父母有顏面,勝過真誠地了解孩子。
當孩子識破父母的表裡不一致,就不願意和父母一樣讀聖經、上教會。父母不可能是完美無罪的人,但當孩子觀察到父母的言行—尤其是父母自己的情緒疏導,以及設定的人生目標—並不效法旁人似是而非的理念,而是被神更新而變化,那麼父母所信的上帝和所讀的聖經將深深吸引兒女的心靈。
華人文化中,我們習慣單向教導,對於雙向互動的引導比較陌生。但上帝是熱愛和我們建立互動關係的上帝,父母可以在共讀聖經時練習與孩子雙向互動,以幫助我們自己和孩子都學習與神雙向互動。
詩篇110:9、11說:「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?是要遵行你的話!……..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,免得我得罪你。」即使上帝託付了父母,在引導兒女的信仰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但兒女不能單靠父母的二手智慧來跟隨神一輩子,他們必須自己浸泡在神的話語中,才能真認識神,一生跟隨神。願神幫助我們的家庭,無論大小,都愛慕神,將神的話深藏在心裡!
在帶領有未信者參與的查經小組時,「學習如何問好問題並且好好聆聽」真的是格外重要的事。當人們感受到可以自由分享他們的觀點和意見,而不會被批評或禁止,他們也同樣會更有意願聆聽你的觀點。
泰古說:「當聖靈在你裡面,你不需要靠自己。」去年單單在尚比亞,泰古教練的尚比亞同工瑞秋訓練的學生,就發展出四代倍增的屬靈門徒。目前,正有75位倍增門徒在訓練其他225位基督徒。
泰古說:「我的事工現在是學生領導,不再由我帶領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