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陽台上的小板凳

因為自己今天起得晚,本不想禱告,但因兒子的貼心之舉,提醒了她要常常磚告、不可倦怠,於是,媽媽放下手邊的碗盤,走入陽台,坐下禱告。哪怕家人都已起床,難享安靜專注,也不要放棄與主親近的片刻。遲了,不表示可以缺席。

那一天,小男孩起得特别早,發現家裡一點聲音都沒有,不似平日。總有媽媽在廚房裡預備早餐的聲音。男孩輕輕推開主臥房門,發現媽媽不在床上。後來,他在廚房旁邊的後陽台找到媽媽,看見媽媽坐在一張小板凳上,身體微微向前傾,雙手捧著聖經,雙眼微閉,口裡發出微聲。

喔!小男孩懂了,原來媽媽在禱告。

「為什麼陽台上要放一張小板凳?」男孩曾經問通媽媽這個問題,也記得媽媽回答:「因為媽媽會坐在那裡禱告·」

小男孩走過去,一邊帶上陽台門,,一邊小小聲地說:「媽媽,我怕我玩的時候會吵到妳,我先把門關起來喔。」

後來,又是一個分外早起的清晨,小男孩發現連媽媽都還在睡呢。他忽然想起什麼,趕緊把客廳的板凳拿到後陽台放好,再躡手躡地地走進主臥室,靠近床邊,悄悄凑在媽媽耳邊,像是講秘密般小心翼翼,又像報告長官似地嚴肅認真,說:「我把小板凳放好了!」他一說完,便樂不可支地跑開了。

待媽媽起身,走進廚房,瞥見小板已放在陽台,而且是按著她平常習慣的位置,媽媽不禁會心一笑,·因為自己今天起得晚,本不想禱告,但因兒子的貼心之舉,提醒了她要常常磚告、不可倦怠。於是,媽媽放下手邊的碗盤,走入陽台,坐下禱告。哪怕家人都已起床,難享安靜專注,也不要放棄與主親近的片刻。遲了,不表示可以缺席。

這是小男孩四歲那年的故事。多年後,兒子放好板凳的温暖之舉,仍烙印在媽媽心底。猶如媽媽禱告的身影,已烙印在兒子腦海。每當危急臨到,男孩便向神请告,就像媽媽坐在陽台上的小板凳,呼求她的神一樣。

作者由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,韓國首爾教育大學雙重語言教師資格認證。婚前曾在海外宣教五年。與韓國阿里郎結縭十餘載,育有兩子。現為全職主婦。貼文取自個人FB「穆香怡的小時光」。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部落格

信仰不是人生的解藥,不是萬靈丹

無論我的人生是否順遂,婚姻是否幸福,孩子是否聽話,財務是否無虞,都不影響上帝的信實、良善並祂對我的計畫。祂已經把最好的一切給了我,那就是基督,並基督在十字架上所給我的救恩,使我得著自由、新生與喜樂。

繼續閱讀 »
部落格

成為女兒

都說耍賴和撒嬌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恩寵,因為知道不論如何,自己為父母所愛。看著兒子自在表露情緒,才驚覺原來這對我來說是好陌生的成長經驗,連帶也和天父保持安全距離,不願內心的脆弱與愛的渴望被察覺。
帶著欣羨之情,我在兩個享受被愛的兒子身上,重新學習怎麼做個孩子,尤其是天父的孩子。

繼續閱讀 »
部落格

搖籃的服事

原來,我的迷惘是因為錯誤的焦距。我想要從母職的成果來肯定自己。希望自己稱職,讓我的育兒生活就像一張張完美的照片,上頭每個人的微笑都必須無懈可擊。原來,母職就和我曾經從事的任何工作一樣,都是來自天上的呼召。

繼續閱讀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