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為女兒

都說耍賴和撒嬌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恩寵,因為知道不論如何,自己為父母所愛。看著兒子自在表露情緒,才驚覺原來這對我來說是好陌生的成長經驗,連帶也和天父保持安全距離,不願內心的脆弱與愛的渴望被察覺。 帶著欣羨之情,我在兩個享受被愛的兒子身上,重新學習怎麼做個孩子,尤其是天父的孩子。
做了母親之後,才看見自己不太會做女兒。
.
有幾次,上課時間到了,大兒子卻巴著媽媽大腿,說什麼也不肯進教室,直嚷:「我要跟媽媽在一起!」我側臉瞥見教室裡學生紛紛入座就緒,只剩下自己的兒子還在外頭不肯就範,氣惱之餘,其實心裡有一點羨慕兒子耍賴如此徹底,竟能不在意旁人眼光,只管吃定媽媽。 
 
學步的小兒子討抱,也十分理直氣壯。不分時候和場合、不管爸媽忙碌閒暇,只要他累,不想自己走了,就湊到爸爸或媽媽腳邊,仰起頭,張開雙手,作勢要抱。若爸媽不肯,他便張開小口、放聲大哭,一雙小腳跺不停。爸媽見不得他一臉委屈,只得彎腰俯就他,抱起來哄。
.
好在,與耍賴功夫同等一流的,是讓媽媽攻其不備的撒嬌招式。大兒子每次和媽媽吵完架之後,總愛一個人神秘兮兮坐在書桌前,拿出白紙又塗又寫。完稿後,樂不可支地要媽媽看。這一看,不得了了!滿紙媽媽的畫像和「我愛媽媽」甜言蜜語。小兒子呢,一見媽媽席地而坐,便主動過來靠著,把媽媽當成人體沙發,冷不防轉過身來狂親,口水濕了媽媽一臉。
.
都說耍賴和撒嬌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恩寵,因為知道不論如何,自己為父母所愛。看著兒子自在表露情緒,才驚覺原來這對我來說是好陌生的成長經驗,連帶也和天父保持安全距離,不願內心的脆弱與愛的渴望被察覺。
.
帶著欣羨之情,我在兩個享受被愛的兒子身上,重新學習怎麼做個孩子,尤其是天父的孩子。
.
我感受到內住的聖靈聽見我的心聲,首先在禱告時光裡,一點一滴改變我。
.
以往,我總祈求成為一個強者。強到不需要倚賴別人的幫助,強到不讓人看見我流下一滴眼淚。我把艱難和挑戰看成是磨練韌性的工具,只要我變得更強大,我就可以自信滿滿來到神面前,說:
.
「看!我又通過了一次考驗!我沒有服輸!」我卻不知道,在我自認不需要別人的同時,我也拒絕了神的幫助。實則天父最想要的,不是變強的我,而是一個單屬於祂的孩子。
.
慢慢地,我學會承認軟弱,不再以堅強自是。
.
我不只說:「讓我做得好!」
.
我學會說:「我做得不好,我需要天父的恩典。」
.
我不再堅持:「我可以!沒問題!」
.
在天父面前,我開始對自己的感受誠實,說:「其實我不想面對,其實我希望事情變得簡單。我需要憐憫,求祢為我開道路。」
.
曾經,我不特別向神討要什麼。我覺得祂要不要給,無所謂;反正我求了,也未必得到。聖經裡賞賜的應許,從未真正打動我的心。
.
如今,一股不同以往的信心在我裡面冒芽──相信祂願意給,更願意我求;祂樂見我堅強,更樂於為我負重。這微弱的確信,在日復一日的禱告時間裡漸漸茁壯。我開始對神有所期待,因為知道祂在意我,我的聲音祂會聽。信仰生活變得越來越有趣,不再是硬梆梆的教條。
.
就像兒子對我耍賴和撒嬌一般;承認軟弱,有點像是我在天父面前的小賴皮,祈求,則是在向祂撒嬌。
.
女兒的身分與生俱來,女兒心卻可能失落在人生的某一處。我渴望成為女兒,起初是因受兒子的赤子之心打動,漸次發現,蒙恩如我,因此踏上一條回家的路。心,終於回頭,轉向天父的擁抱,不定罪不能改變的過去,做一個能哭、能笑、能愛,也能被愛的女兒。
文章出處👉#每日活水》2022年八月號,【磐石上的安家之歌】
作者由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,韓國首爾教育大學雙重語言教師資格認證。婚前曾在海外宣教五年。與韓國阿里郎結縭十餘載,育有兩子。現為全職主婦。貼文取自個人FB「穆香怡的小時光」。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傳福音

跨出第一步

我很享受在營會中,小組的靈修分享時間。因著彼此代禱,讓我們互相更加認識。最後在「列名單」的環節, 我告訴自己,要在生活中持守大使命,並主動將福音分享給身邊的人。我領悟到傳福音的使命、信心、禱告與勇氣。

繼續閱讀 »
傳福音

勇敢向前走

那時我心中燃起憐憫之心,渴望藉著基督的愛,幫助他們走出困境,找到溫暖和歸屬感。其實,我以前也像他們一樣,只是校園角落的一份子,對他們處境更能感同身受。

繼續閱讀 »
傳福音

改變的起點

無論透過教會牧師的分享或在靈修當中,上帝不斷透過詩篇46:10「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神。」對雷恩琦說話,她被聖靈提醒,「在我裡面有驕傲和掌控的靈。」於是謙卑來到神面前,把主權交給神並甘心順服。

繼續閱讀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