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發展無國界,年輕有機會
在會議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這些國際領袖面對許多問題和困難的態度與回應。全球的領導團隊會跟會長約好:用每一次的吃飯時間來「全方位的關心台灣與東亞地區」的事工(也就是每次用餐時間,其實都在開會,了解台灣與東亞的事工情形。)從財務狀況、大學事工、社會領袖事工、教會運動事工、數位策略等部門,來評估我們遇到哪些瓶頸。
我原來是個凡事依靠自己,不習慣接受別人幫忙的人,對於做不好的事情會患得患失,甚至會極端地選擇放棄。我也會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,不太願意向人敞開真實的我;雖然在好朋友眼中是個好的聆聽者,但和我不熟的人或許就會覺得我很冷漠。對於生活中的順遂,我常以為理所當然,可是一旦遇到不順遂時,便很容易急躁,與人的關係也會變得尖銳起來。
高中時期,我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的傳道人,看見他們願意與人分享見證的熱情,也發現到與傳統宗教不同的是,基督信仰重視與神有良好的關係,而不會拘泥於儀式,埋下了我對這信仰的好感;可惜當時因為忙著準備聯考與補習而中斷了,之後也沒能再接觸基督信仰,直到進入興利通公司。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思賢哥與淑貞姐,很感謝他們每週不辭辛勞來我們公司帶領職場小組。雖然人數只有5位,但在小組裡我看見了一群因著信靠主耶穌,而心中良善、充滿感恩的人。小組雖然每週只有1小時,但每次參加都讓我感受到心中有平靜與喜樂,堅定了我接受基督的意念。
參加職場小組一段日子後,我的主管書妃在某次出差時,跟我分享福音並帶我信主。接受基督之後,我發覺自己漸漸改變了!我更加懂得凡事感恩與惜福,即使在平凡的生活裡,我知道這也是主耶穌所賜下的恩典。與人互動時,我變得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生命中好的或是不好的經歷,不再與人保持距離,並學習從一個聆聽者變成分享者。
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時,我開始學習等待,不再像以前想要馬上找到答案或是解決問題,而是能耐著性子平心靜氣地思考,並等候主給我的安排及指引;另一方面,面對未知的挑戰時,我不再感到沒安全感或被負面情緒圍繞,透過向主耶穌禱告,我得到心靈上的平靜,並鼓舞自己和堅定自己的意志力;甚至在每日的禱告裡,我還會透過認罪、反省自己做不對的地方。
哥林多後書5章17節說: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」信主受洗後開啟我新生命的第一步,期盼未來能更多認識基督,並體會被聖靈充滿的生活,得到真正的平安喜樂,也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夠見證主,帶出美好的影響力。
編者後記:
本文作者在參加前公司興利通小組時,主管與他分享福音,後來信主受洗。目前持續參加教會團契,並與前主管、小組員保持美好情誼。
在會議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這些國際領袖面對許多問題和困難的態度與回應。全球的領導團隊會跟會長約好:用每一次的吃飯時間來「全方位的關心台灣與東亞地區」的事工(也就是每次用餐時間,其實都在開會,了解台灣與東亞的事工情形。)從財務狀況、大學事工、社會領袖事工、教會運動事工、數位策略等部門,來評估我們遇到哪些瓶頸。
台灣學園傳道會於1964年成立,而大使命訓練中心於1974年成立,歷年受訓者來自台灣、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澳門等地,至今已經有三十三屆結訓。過去的訓練型態多以講授為主,訓練內容著重於學生事工,在事工技巧上也較強調背誦或制式的回應。隨著時代變遷,學園傳道會的事工愈來愈多元,我們也重新確認新同工訓練所渴望看到的成果。隨著現代人學習和溝通方式的改變,我們更強調以成人式教育及教練方法來教導新同工,並協助新同工更新與未信者的對話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