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呼召是工作,還是生命?
成為母親後不久,我和先生一起加入(重回)學園服事。我在過去單身同工與媽媽同工二者差異的碰撞衝擊中,一度迷失還幾乎溺水。許多會內的媽媽同工,展現出的「成果」,包括兒女成群、從過去擅長且表現優異的事奉戰場轉戰家庭,她們個個從容自在的面對家庭生活、兒女教養有成又全力支持著配偶的事奉……
在學園服事,有很多「讓年輕人來」的機會和實踐;舉凡各級領導團隊、國際會議,其中許多名額與派遣名單,其實都是資深領袖們交流「發展下一代」的看法之後,所作出的決定。
某次我接到會長睿哥的電話:「李祺,你要不要跟我去一趟美國,參加國際領袖高峰會?」我看了一下會議內容,才驚覺這是給國家領袖等級的研討會,詫異之餘,會長補充道:「你也可以協助一些研討期間的翻譯,但我主要是想發展你,讓你可以擁有全球的眼光。」於是,在老二才剛滿月不久,老婆憑信心讓我去了這一趟國際領袖之旅。
在會議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這些國際領袖面對許多問題和困難的態度與回應。全球的領導團隊會跟會長約好:用每一次的吃飯時間來「全方位的關心台灣與東亞地區」的事工(也就是每次用餐時間,其實都在開會,了解台灣與東亞的事工情形。)從財務狀況、大學事工、社會領袖事工、教會運動事工、數位策略等部門,來評估我們遇到哪些瓶頸。
這些「副總裁們」坐下來,開口的第一句話永遠是:「我想聽你分享一下最近上帝在你們國家、地區有什麼作為?」第二個問題往往接著問:「你有遇到什麼困難?我可以怎樣幫助你?」我沒有聽錯,這就是他們面對另一位領袖的方式與態度:我可以如何幫助你突破困境?這可不是客套。當會長表達期待在經費籌募上有所突破時,一位領袖便馬上翻開記事本,說:「八月份在印尼有一個企業募款餐會,一位重要的支持者也會出現。你要不要過來一趟,我可以引薦你們。另外,在這之前,我想我可以飛一趟台灣,來協助你寫一份完整的籌款計劃。你覺得這是你需要的嗎?」
對我來說,這是真正發展領袖的現場,也是學園反映它價值的證據。我想,就連我自己也很容易常常把「發展別人」當成口號與口頭禪掛在嘴邊;但唯我有真正開始如此做在別人身上,那才是真實的。

成為母親後不久,我和先生一起加入(重回)學園服事。我在過去單身同工與媽媽同工二者差異的碰撞衝擊中,一度迷失還幾乎溺水。許多會內的媽媽同工,展現出的「成果」,包括兒女成群、從過去擅長且表現優異的事奉戰場轉戰家庭,她們個個從容自在的面對家庭生活、兒女教養有成又全力支持著配偶的事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