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赦免 (下)

一旦我們開始和別人的經歷比較,我們自身被赦免的經歷就彷彿被消音。當我們看見在同樣的領域中失敗,我們便自以為得已在當中免疫,漫不經心地敷衍上帝要我們認真看待的弱點。相反的,我們也可能觀看四周的基督徒,把他們的優點全部拼貼集結成一個完美基督徒的面貌,使我們在成長上灰心喪志。

一旦我們開始和別人的經歷比較,我們自身被赦免的經歷就彷彿被消音。當我們看見在同樣的領域中失敗,我們便自以為得已在當中免疫,漫不經心地敷衍上帝要我們認真看待的弱點。相反的,我們也可能觀看四周的基督徒,把他們的優點全部拼貼集結成一個完美基督徒的面貌,使我們在成長上灰心喪志。聽著,沒有人知道你剛脫離怎樣的罪、承擔怎樣的壓力、又有怎樣的軟弱與盲點仍在心中、以及上帝要你在生命中、或是個人特殊的試探中,接下來要改變的領

域。你有自己獨特的天路要奔跑,你必須要不斷前行。你的進步跟旁邊跑道的人相比,看起來會非常不一樣。與他人的比較會偷走你被赦免的經歷。如同耶穌告訴彼得,你的責任是:「來跟從耶穌吧!」當你跌倒了,不要孤立自己、打滾在自憐之中,而是要認罪、悔改,讓你的眼光聚焦在耶穌,然後趕緊回到比賽的場上。

信靠在上帝的憐憫

讓我們想像,彼得結束與耶穌的談話後,在離去時被另一位門徒問到:「嘿阿得,你們聊了啥?」現在,想像彼得如此說:「喔,祂說我被赦免了。但我才不相信。我想祂應該還在生我的氣吧。」我這樣說,是因為經歷赦免,需要信心的元素,我們才有可能白白地經歷到。請閱讀以下幾段經節:

「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,因他愛我們的大愛…」以弗所書2:4

「我們不至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,是因他的憐憫,不至斷絕。每早晨這都是新的,你的誠實,極其廣大。」耶利米書哀歌3:22~23

「東離西有多遠,他叫我們的過犯,離我們也有多遠。」詩篇103:12

「耶和華有恩惠,有公義,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。」詩篇116:5

聖經的作者在跟一個語言上的困境奮鬥:如何把上帝憐憫的偉大用文字表達出來?這裡他們是如此描述的:這憐憫永不止息。它代代湧流不歇。每早晨,都有新鮮且豐盛的憐憫等著我們,因為神就是如此富有憐憫。這些都是企圖對神的子民,描述神的憐憫是何等長闊高深的嘗試。

相信聖經的真理、並且操練信靠這真理而活,是很重要的。當你認罪之後仍舊感覺上帝可能還對你生氣,你需要使用例如耶利米哀歌 3:22~23(我們不至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,是因他的憐憫,不至斷絕。每早晨這都是新的,你的誠實,極其廣大。),並且用這段經文的內容來對上帝和自己訴說:「我承認我現在很難相信,但我選擇相信真理,主啊,相信你有豐盛的憐憫,即使我的感受不這麼想。」

當我們觀看彼得的恢復,我們看見了我們不只要經歷赦免、還要感覺到赦免的一些必要元素。當我們感受到被赦免,我們再一次毫無掛慮地跟隨耶穌。

下一步

若你想要完全的自由而活,那麼你需要挪除一切靈魂中的秘密。自由的代價,就是以最高標準來活出誠實與敞開。要在你和上帝、朋友、女友或妻子之間發生真實的親密感,那就是不可以有秘密。但要達到這樣的結果,是一個精雕細琢的功夫。

把你的「秘密」列下,並且逐一向上帝坦承。接著,尋找你能信任的夥伴與他們分享。不要隨意與任何人分享。確保他們是可靠的人。理想上,他們會是自己本身也有脫離性犯罪的經歷。你教會的牧師會是個不錯的人選。

《性、謊言與真實》男性版

    1. 下定決心
    2. 上帝設計的性
    3. 如何看待自慰
    4. 論試探
    5. 歃血兄弟 (上)(下)
    6. 真理的腰帶
    7. 我們的身體,上帝的聖殿(上)(下)
    8. 行動計畫(上)(中)(下)
    9. 約會的界線
    10. 赦免 (上)(中)(下)
  1.  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靈命成長/基督徒生活

長期單身如何成為一種美麗和尊嚴的召喚

聖經教導說,上帝呼喚一些人保持單身是有目的的,而這種呼喚可以持續一生。

在聖經中,未婚人士有更多的時間奉獻給上帝並履行祂的使命。對耶穌來說,獨身和長期單身並不是詛咒,而是服務上帝和祂的使命的美好而有尊嚴的召喚。

繼續閱讀 »
靈命成長/基督徒生活

渴望旅行,渴望上帝

神渴望賜給我們豐盛且滿足的生命。但當我們只是在尋找「祝福」而不是「賜福的那一位」時,我們的靈魂就無法經歷到我們被創造出來真正該擁有的滿足。 我們受造是為了與神建立關係。 我們之所以渴望「旅程」,是因為神在我們內心深處放下了一個尋找祂的渴望。

繼續閱讀 »
靈命成長/基督徒生活

如果您不使用社群媒體,您會如何感受到被愛?

我們有時都希望得到鼓勵和肯定。這很自然。在當今世界,社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尋求幫助時的首選。

我們不僅很容易被人們對一張照片的反應所左右我們的心情,而且這些點讚也取代了口頭讚美以及表達欣賞和愛意。我們更有可能在貼文中講述朋友讓我們感覺如何,而不是當面告訴他們。

繼續閱讀 »